些资金以美元的形式出现在美国资本市场的概率最大。
再细分下去,美国股票市场、债券市场甚至是信用违约掉期CDS市场都有足够的容量来吸纳这些资金,虽然说外汇市场更是庞大,但是考虑到这其中蕴含的风险,索罗斯不认为钟石会将其中的大部分资金投入到外汇市场当中。
而在这个时候,斯坦利美国也发生了严重的内部危机。即他们的交易员买入了头寸极为庞大的CDO,而由于次级抵押房屋贷款危机的爆发,使得斯坦利买入的CDO发生了惨重的损失。
为什么和对冲基金相反,大型金融机构会买入如此数量规模庞大的低级抵押房屋贷款的债券呢?这其中却是大有文章。
一般来说,大型金融机构尤其是投行,其核心业务有三个方面,第一自然是投行业务,从业的人一般被称为银行家,他们衣冠楚楚,风度翩翩,走到哪里都是一副成功人士的打扮。这些人所赚取的利润是运作公司上市/增发/发债等方面的佣金。和投行业务所不同的是,大型投行还有另外一个赢利点,即自营业务,一般来说就是FICC(外汇、债券、大宗商品等交易),这些由投行的交易员进行操作,利用投行自有的资金在市场上进行各种标的的买卖,赚取其中微小的差价,而在金额数目庞大的情况下,这些利润合在一起就相当可观,在某些时候并不输于投行业务所赚取的利润。
在私人财富管理没有崛起之前,一般华尔街的投行都是靠着这两个赢利点在支撑。而对冲基金的崛起让投行意识到这方面的巨大利润,于是私人财富管理应运而生,并很快地成为了投行盈利的第三支点。但由于为时尚早,短时间没有办法和其他两个部门匹敌,所以一般来说在华尔街文化当中,销售交易部和投资银行部还是重点盈利部门。
顶级投行的销售交易部,有时候业绩相当恐怖,尽管有时候有着上百名交易员同时在市场上操作,但是如果风险控制机制控制好的话,很多时候投行的交易部在大部分时间都是盈利的。甚至在一年的交易日当中,有的投行能够将亏损的日子控制在十天左右,这个数字相当惊人。
但不管怎么说,投行的自营业务和对冲基金还是有很大的区别的。尽管在某些时候他们交易的标的一模一样。首先,投行的交易员们用的是公司的自有资金,虽然风险控制机制做得不错,但毕竟这不是万能的,而因为不是利用自有资金。交易员们基本上在自己权限范围内任意买卖,加上他们拿到的薪酬是分成机制,所以他们所追求的是利润的最大化。
其次,作为ABX指数的做市商,投行每天要买入和卖出很多房屋抵押贷款债券,同时撮合买卖双方的报价。所以每天从他们的账户当中流入和流出的债券数额也是极为庞大的,而一旦市场有任何的风吹草动,只买入不卖出的CDO市场立刻就可能出现流动性缺乏,而持仓数额巨大的做市商们就有可能卖不出去债券,在这种情况下他们就得背负上任何市场所带来的风险。
很不幸。作为一家自营业务庞大且是ABX指数做市商的投行,斯坦利美国就陷入到了这样一个危机当中。
原先在整个市场没有征兆的时候,斯坦利的交易员买入了大量的BBB级以及级别更低的房屋抵押债券,因为这些债券的收益率超高,只要能够正常支付甚至只是部分支付的情况下,这些债券都会收回成本来。但很不幸的是,在新世纪金融公司崩盘之后,汇丰也接着宣布解雇掉所有美国方面负责房屋抵押贷款的员工,一下子将这个市场恐慌的情绪点燃到了极点。
市场情绪恐慌,很多交易员都在忙不迭地抛售掉手中的次级债券。甚至连评级较好的债券也抛售,作为最大做市商之一的斯坦利公司则一下子累计了巨额手数的房屋抵押贷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