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出钟石语气中的不满,周昱芳慌忙地答道:“啊?对……呃,不对……”在察觉出不对之后,她连忙矢口否认,只是这种自乱阵脚的行为,已经坐实了钟石心中的猜想。
这份合约的交易对手若是汇丰银行,若日元到时候上涨,汇丰就要承担相应的损失。基于标的金额如此巨大,日元只要上升到109日元兑换1美元的汇率,汇丰就要承担不小的损失,尽管现在的汇率还停留在112:1左右。
这个自然不可能,那么最有可能的是某个日本出口企业以美元结算做了一笔生意,为了规避汇率上的风险而在场外市场寻求套期保值,反正现在日元走低,正好卖出一份看多期权。要是到结算的时候日元兑换美元高于110:1,那么他就在市场换汇,若是日元升值了,就以110:1卖出去,无论如何对日本企业都将彻底规避了汇率上的风险。
只是钟石所说的并不是上面的两种情况,而是最狠的一种情况:有人在市场上买了一份看空期权(B),即在2月15日以110日元兑换1美元的汇率卖出1100亿日元的权利。如此一来,作为撮合双方交易的中间商汇丰,就处在一个稳赚不赔的地位。
如果到时候日元贬值,那么卖出日元的一方以市价买入1100亿日元,然后执行期权以110:1的汇率卖给汇丰银行,赚取相应的差价,而钟石一方则不可能选择执行,这样一来就白白损失了期权费。而日元升值,则钟石执行期权,以110:1的汇率买入1100亿日元,然后以市价抛售出去,相应沽空的一方则损失期权费。
这么一来,无论是日元升值还是贬值,汇丰都难免落到一个损失的地步,但商业银行是何等的精明,怎么会做这种亏本的交易呢!最有可能的是,在撮合这两份合约的同时,汇丰最有可能再拟出两份方向不同的期权合同,将风险完全对冲掉。
这两份合约是这样的:设计一份看多合约,即在2月15日以110日元兑换1美元的汇率买入1100亿日元的期权(C),这份合约对冲掉的是卖出日元一方的合约,到时候汇丰方面就能对冲掉因日元贬值带来的风险,同时设计一份在2月15日以110日元兑换1美元的汇率卖出1100亿日元的期权(D),这份合约是为了对冲钟石这份合约,当日元升值的时候,他们就能以约定的价格卖给钟石1100亿日元。
当日元贬值的时候,被执行的是期权合约B和D,汇丰通过执行合约D卖出由合约B而买入的1100亿日元,两者相互抵消。当日元升值的时候,被执行的是期权合约A和C,汇丰通过执行C合约而买入1100亿日元,然后卖给钟石,如此一个循环,汇丰就完全规避了来自汇率上的风险。
在这个过程中,汇丰因为持有两张分别是看多和看空的期权,卖出两张标的金额、交割时间相同的期权,因此在执行的过程中完全没有风险。而整个交易的标的金额达到了40亿美元,这也是为什么场外市场的交易额那么大的原因。
整个交易过程并不复杂,但汇丰靠什么赚钱?奥妙就在期权费上,作为美式期权,定价并没有一个严格的标准,全凭交易双方的心理价位。汇丰持有的两张期权费即便是谈到499万美元每张,如此一来他们卖出的两张期权收取了1000万美元的期权费,而买入的期权则花费了998万美元,中间2万美元的差价就稳稳地落入他们的口袋。
除了期权费之间的差额,还有交易担保的部分,因为很少有人或机构能够一次性拿出十亿美元的现金,因此商业银行可以提供担保,这又是一笔费用,除却担保费用外,所借出的资金即便是隔夜,也有一笔不小的利息。
这里最狠的是“若选择短期贷款,需支付盈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