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华居 > 历史军事 > 大逆转1906 > 第30章 共同社

第30章 共同社(3 / 4)

是进行“农村包围城市”战略的重要步骤。

众所周知,自从秦汉时期的古典军国主义体制终结以后,中国政权的基层控制力是很低下的,所谓的“皇权不下县”。中央最多只能直接控制到县一级,准确的是县城,这是一种“点”的控制,而不像红朝那样是“面”的控制。

对于城市之外的广大乡村,完全就是放养状态,只能依靠本地的士绅进行间接管理。说得难听点,就算城外某村某乡的人死光了,城里都要过了好久才会知道。山区就更不用说了,官府几乎完全管不到。

在这种情况下,【共同社】别说在山里搞搞土改,就算放火烧山,老爷们也不知道。就算知道了,也只会把当成一股土匪,可能还是水浒看多了看得脑残的土匪。

前面也说了,对于土匪这种生物,俺大清的官员是没办法解决的。既然解决不了,那就当他们不存在好了。事实上也是如此,很多所谓的“士绅”实际上就是土匪,官员们一样合作得好好的。对于俺大清的官员来说,只要你不攻打城池,不明着杀官造反,那就不是土匪。哪怕你在城外杀人放火,打家劫舍,官员们也会假装不知道。如果你还能交点税,再给官员们塞点红包,那你就是大大的良民!

至于“进山剿匪”这种事情,哈哈,别开玩笑了,今天的天气那么好……本官治下民风淳朴,哪有什么土匪?嗯哪,山里面是有些抗税的刁民,对,就是刁民。剿匪就要调动军队的,俺大清的军队岂是那么好调动的?难道要本官出钱给你们剿匪?

对于中国来说,如果要实现工业化,土改就是必须的手段。后世有些人认为:土改的目的就是“打土豪分田地”,重新分配土地和社会财富,以及争取人心。事实上,这种理解非常肤浅,完全不在点子上,

土改的目的不是这么简单,它最重要的目的有以下几点。其一是打破封建宗族制度对个人的人身控制,以及封建士绅对于乡村基层的政权控制,打破“皇权不下县”的格局,增强政府的权威,使政府能控制到基层的每一个个人。其二,是摧毁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壁垒,解放劳动力使其投入到工业生产中,增强乡村的经济循环,使得乡村的经济生产能够融入社会的大流通之中。至于将土地集中起来搞集约化农业,提高生产效率等功能,都是附带的了。

其实原时空红朝搞的土改并不彻底,可以说只是完成了一半,所以造成了大量的封建残余,使得历史上多次反复,造成很坏的后果。主要就是他们没有把乡村人口打散之后重新分配,乡村里住的仍然是原来那帮人,这就使得原有的宗族影响很难清除。而且由于红朝缺少合格的干部,导致搞成了一刀切似的土改,造成了很多不必要的麻烦。

不过,文德嗣也承认,这些总结都是事后诸葛,原时空的红党一直都穷得很,无论人员和资金都非常缺乏,能干到原时空的那种程度已经很逆天了,如果易地而处,文德嗣自认是办不到的。

当然,红党不足的那些条件,对于文德嗣来说都不是问题,他有的是钱,合格的人员更是不缺,普通级生化人虽然比起自然人来,有着诸如:思维死板、不知变通,灵活性不足,缺乏创造力等等缺点,但对于基层干部来说,这些缺点恰恰就是优点,他们只需要严格的贯彻政策,不走样的执行就行了,根本不需要他们有什么创造力。

不过土改这种事情无论手段如何,都太拉仇恨了,毕竟这是触动既得利益者的蛋糕,文德嗣现在还没造反,如果在自己地盘搞纯粹就是自找麻烦。但是如果在其他地方搞,那就无所谓了。所以他就派出了以高级生化人罗西为首的一支部队,去重庆巴山一带建立根据地。

现在的【共同社】一共有500人,为了保密,全都是士官模版的生化人。

最新小说: 慌!把前夫扔给白月光后,他疯了 谍战:红色掌柜 人在大唐,父慈子孝 将北伐进行到底 谍战魅力在生活诡道里 女穿之大理皇朝 万历明君 战国生存指南 早安大明 抗战:通电全国,出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