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富,大汉的精英们竟然没看见?光看后来敦煌有多少石窟壁画等,就知道过往的僧侣和信徒们,该有多有钱了。
语言不统一,文字不统一,搞的刘璋很是头大,这是逼着老子来做秦始皇的,必须书同文说同语才行。大汉四百年都干吗去了?都忙啥去了?这还是那个喜欢鼓吹教化之功的大汉吗,那些儒者文人都干吗吃的,没看这么多人,连话都说不明白吗?别人都听不明白你说的是什么,看不明白你写的是什么,你教化个屁啊。为什么汉武帝就不知道把董仲舒输出到西域去,去教化教化。
还有,就是安排蔡琰她们,排练各种文艺节目。会盟不仅仅是大家见个面,聊聊天,更多的是交流。文化交流。商品交流。在刘璋来看,文化交流是这次会盟的重点。所以,安排蔡琰她们编排了很多节目,一系列的节目。有鼓乐,有歌舞,有舞台剧,最后还有赛马和足球比赛。
另外,就是安排各商家的商品展销。展台,展品等,都需要统一布置,统一协调。
再然后,就是让杨阜他们,准备会盟的议程,以及最后盟约的内容。
总之,是事情多如牛毛。
当然,最重要的是,在它乾城外数里处,搭建会盟的祭台。
整个会盟的会场,也安排在城外。城内肯定是不可能的,地方都不够。
随着时间的临近,越来越的人开始进驻它乾城。
西汉时,西域号称有三十六国。西域三十六国是:婼羌、楼兰(鄯善)、且末、小宛、精绝、戎卢、扜弥、渠勒、于阗、皮山、乌秆、西夜、子合、蒲犁、依耐、无雷、难兜、大宛、桃槐、休循、捐毒(今乌恰县)、莎车、疏勒、尉头、姑墨(今阿克苏县)、温宿(今乌什县)、龟兹(今库车县)、尉犁、危须、焉耆、姑师(车师)、墨山、劫、狐胡、渠犁、乌垒。
三十六国中,一部分是游牧部落,是行国,另一部分是城郭之国,是居国。
塔里木盆地南缘、西缘属于雅利安人。塔里木盆地东部和北部诸国属于吐火罗人。西域三十六国于公元前后分裂成55国。东汉初,鄯善、于阗、车师曾分别兼并附近的一些小国。至汉末,西域只剩下邦国大小十多个了。
而乌孙、康居、大月氏、大宛等大国,一向跟汉朝若即若离。西域都护府对他们的约束力有限。(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