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嗯。”知道了姓名,人就好找了,王麟心想。
“本子要印出来,却忘了问小倩姐姐有没有别号或者室名了。”王琼英想着《上错花轿嫁对郎》印刷的事,想到了一个疏漏之处,“不过小倩姐光风霁月,就用本名,也没什么,更能扬她才名。教这一县的那些读书人,也知道我们这里出了一个裙钗不让须眉的奇女子。”
其实关于笔名方面的事情就连聂小倩自己也说不清,她究竟是真的没往那方面想,忘了给自己取个笔名,还是决定站不更名,坐不改姓,亦或者别有计较。
但不管是哪一方面,王琼英秉着不能让小倩姐姐的才学埋没之心,将《上错花轿嫁对郎》的文稿抄写了一遍,然后将自己抄写的那一份送去王家书坊刻印,留下了聂小倩的原稿自己收藏起来。
因为王琼英督促得紧,又加派了许多人手,本子刻印进度非常快,没用多少天,四宜斋就有《上错花轿嫁对郎》的本子发卖与出租了。
又因为王琼英在闺中密友中的隆重推荐,《上错花轿嫁对郎》很快就传遍了整个郭北县的大小香闺,就连整日里埋首伏窗画(春)宫的少女也都知道了有这样一个虽是一位叫聂小倩的妙龄女子所写,却没有多少脂粉气的词话本子,或者说小说。
然后郭北县的怀春少女无不手执一本,日夜品读。
(吾日三省吾身,投了推荐票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