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一杯,我告诉自己
到此为止,干了不再续
麻烦你,加冰威士忌
对不起,来个DOUBLE的’
此歌的旋律一出,基本就决定了歌词的大致风格。尤其是那前奏,一听就能让人联想到奢靡颓废的酒吧。而歌词与旋律极为契合,一翻描述,酒吧氛围浓郁。
主人翁半醉半醒,叫嚷着服务生给他续杯,虽然明白自己不能再喝下去,但他却情不自禁多点了两杯,可见平时他是什么样的醉态。
‘喝到这里,终于够勇气说一个经历
那晚下雨,在这店里
也放著这首曲
有个男子,搭上一个女子
反正失恋
他当然不介意,有段艳遇
只是回到他的家里
十几坪,家徒四壁
一声不响,那女的,掉头离去
就像,三个小时前
他未婚妻,初次到来,嫌弃的样子……’
喝醉了的主人公,开始想要说一个故事,而且他很聪明,知道直接吐露自己的不幸没人可怜,就佯装八卦他人痛苦来吸引酒客往下听。这是典型的倒叙。
男人在酒吧找艳·遇,终于将炮·友带回了家,于是悲剧真正开始。
“一声不响”、“掉头离去”,两个女人共同的嫌弃的动作,只用两个词就表现得淋漓尽致。
‘没关系,真的没关系
一晚上,就失恋两次
那男子,还不懂怀疑
到底自己是否没出息?’
主人公还不懂怀疑,依旧每天跑到酒吧买醉,从来不思进取。
‘不客气别给我ICE...TEA
客人们不是我吓跑的
别看著我那个不过是我朋友的经历
那晚下雨在这店里
也放著这首曲
有个男子搭上一个女子
反正失恋
他当然不介意有段艳遇
只是回到他的家里
十几坪家徒四壁
一声不响那女的掉头离去
就像我的未婚妻
对不起,好像说成是我的样子
我是没关系~~’
歌中故事本身非常简单,文学家说成百上千字,有过度渲染勾勒之嫌,而普通人三言两语,表达不出所以然。
前者如裹脚布又臭又长,后者尽白话味同嚼蜡。
但歌中却只用一两百字,就勾勒出了一个因为贫穷被未婚妻甚至一夜·情对象抛弃的可怜人,让每个人都能从身边,甚至内心找到他的身影。
甚至,连歌名都不忘补一刀——Last...order,本来就已经是酒吧打烊的时间,从酒保的角度来说,忙了一晚终于可以休息,但偏偏有个客人还在没完没了的碎碎念,心中的不高兴可想而知。
连倾诉都没有对象,还有什么比这更悲惨?
更巧妙的是,本歌让主角以第一人称的口吻,讲述第三人称的故事,说漏嘴后急忙补救,但此时为时已晚,大家早已心知肚明。还有什么用呢?好在当时酒客稀少,不然便是嘲讽孔乙己一样的哄堂大笑了。
然而,我们自己不也是这样么?
总是倾向于把自己的悲惨遭遇,说成是别人的故事。既希望能博得大家的同情心,又不想让人看出自己的懦弱,最后就这么自欺欺人地过下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