察犁,回忆了半天才琢磨出不对劲,不过也仅是提出了一些意见,可没干设计家。
少府得到命令,天子要求他们研究出一款更加先进的犁出来,尤其是提到改善回转和结构,一再研究与改进,拿出成品的时候已经非常接近曲辕犁。
仅仅是接近曲辕犁的款式罢了,并不是真正的曲辕犁,要怪就怪刘彦的记忆力太差,不像穿越同行能记住所有诗词歌赋,也能记得所有与农耕相关,夸张一点还掌握了所有的现代科技知识。
“男猴子肯定要换成阿三。阿三再差也绝对比男猴子好。某就是纯粹好奇,咱们换了的猴子,他们会被送去哪?”
“这个我就不知道了。”
来自中南半岛的奴隶,男的不管是从体格还是性格都不堪用,瘦小的身体干不了重活,懒惰的性格干不了细活,说是最差劲的奴隶没有汉人会反对。
汉帝国的中枢其实也没有想好“收回”了中南半岛的男奴隶该做出什么安排,也许是会被送往修路,更可能是被送往各处的矿场,总是有能发挥作用的地方,就是因为这些猴子不堪用,大概是不会有什么爱惜的想法,猴子被消耗的速度绝对会非常快。
“你们是在说阿三?”
“啊,是啊。”
“阿三我见过,与中南半岛的猴子在外观上区别不大。”
“不是吧!那换了与不换有什么区别?”
“模样很相像……,阿三应该是比猴子更勤快的。”
聚在一块的人,十个人里面有那么五六人是从军队退役归乡,他们实际上并不是那么忧心忡忡。
汇集起来的愿望和述求有能力传递到地方官府,地方官府没敢无视和掩盖下去,中枢也必然不会将无视他们这个群体的述求。这个就是他们最大的底气。
只有绝对的弱势群体才会没有安全感,他们没有安全感也是理所当然的事情。毕竟提出述求无法得到回应,谁都不会将他们当回事,哪来的什么安全感呢?
在汉帝国,没有话语权的人通常就是没有服役履历的人,要是有服役过的履历,哪怕是没有立下军功获得爵位,谁还没有军中的袍泽,总是能有认识的袍泽获得爵位,
包括刘彦在内的统治集团是将有爵者视作帝国的根基,他们还指望有爵者能够起到稳定地方的作用。
便是遭遇国战到了需要征兵的时刻,那一批有爵者也是最优质的兵源,他们毕竟再怎么样都是一些有过军旅生活的群体,再次被征召很快就能形成战斗力,拉到战场上立刻就能用得上。
也不是说没有爵位在汉帝国就会被彻底的忽视掉,但就如那一句“承担责任,拥有义务,享受待遇”一样,可别遇到了什么事就忿忿不平,怎么都要想一想自己为国家做了什么,才好意思再来要求国家能为自己做什么吧?
个人与个人讲究付出与获得,个人与国家也该是同样的道理,付出了多少就享受相等的权益才是正常,屁事没干却要求比谁获得更多就是最大的不正常。
“啥时候能被选中出征呐……”
“不是俺们不努力不讲究,着实是没那个机会。”
“早些时候,郡县兵还有机会被外调,听说这一次打草原只出动了常备军。”
“不知道会不会成为常态?要是外出征战不调郡县兵,能进常备军的人就那么一些。”
“早早就该争取的,现在是越来越难了。”
一没爵位,又没有过参与国战的机会,的的确确会是一件糟心的事情。
有爵者在听到旁人进行抱怨的时候,他们就是再怎么得意都会选择闭上嘴巴,一再庆幸自己是赶上了好时候。
自元朔十二年起,汉帝国有大规模军事行动的也就是这一次草原之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