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华居 > 历史军事 > 暗黑大宋 > 第三〇九章 带头

第三〇九章 带头(2 / 4)

这样终不是办法。

因此王巨说:“杨勾使,马上各州县民夫与军士一一集结,不如这样,我们共分成两路,我与侯知县于渠首动工,你带着一半民夫与军士去小郑泉。然后我们两边共同动工,争取秋后汇合,将第一段的河渠打通。”

整个郑白渠分为三段,一是渠道到小郑泉,二是到三限口,这是侯可的建议,三由于渠首水位稍稍抬高,就着高水位沿伸到漆水,这里也有白渠,一直到华州赤水镇,但老白渠自三原县城南而走,新白渠则从清水开始,自三原县城北走,与漆水会合。第三段工程是王巨反复测量后的提议。其实第三阶段不属于白渠范畴了,而是属于真正的郑渠,但王巨也没有奢想恢复郑渠,之所以这么做,还是为了抬高太白渠的水位,让三个白渠全部得功。

这是干渠,还有新修或重新浚修的大大小小支渠达到了七十几条,各类分水、节水、泄水与进水陡门两百多座,六处险峻河段用了王巨的那种鱼鳞塘,与这个种新式堤防相比,唐朝的将军堰都弱爆了。此外还有二十几处渠堤用了笼石法。

所以一旦分成了两处施工,那么无论来多少劳力,也能分散了。

杨蟠想了想,说:“好吧。”

他心中有些不服气,不过王巨极其好胜,无论有没有那个陕西营田使之职,注定不甘心于他之下,他又不喜争,分开更好,相见不如不见!

并且离得也不是很远,若有事,也能及时联系。

侯可看着杨蟠带着部分胥吏与官兵离开,长吐了一口气,心想这样也好。

看到杨蟠走了,侯可说道:“如果朝廷钱帛再多一点就好了。”

他还对着第一处那个选址念念不忘,从哪里打通多好哪,一下子就与北洛水灌通了,那将灌溉多少耕地?

“侯知县,想修渠是吧,我们先忘记北洛水,想一想南洛水,还记得西汉的龙首渠吧。”

“知道,就在洛南县。”

“如果我们用这种鱼鳞塘加上大方石,不惜成本砌起一道拦河大坝,强行分出一部分河水,随山谷而走,或者再炸开几个燧洞,那么能灌溉多少耕地?”

“这个主意不错,就是用费很大,哪里似乎有很多山。”

“那我们再换一个地方,侯知县可记得成国渠?”

“这个我知道,是汉武帝时修建的,唐朝时还重修过,从引渭水经郿、扶、武、兴至咸阳,重新退入渭水,而且沿途有诸多支流,水量充足。”

“如果我们几人联手团结协商,再加上火药的帮助,你认为能不能将它重修起来?”

“能,这条渠若修起来,大约也能灌溉两万顷耕地。”

现在几个河流水量比后世的好,无论那一条修起来,又舍得下血本,往死里修,都比后世受益面积大。

“郿县西北是斜峪关,斜峪关下有一支水量充足的渭水支流,叫斜水,如果在斜水下陡门堰坝蓄水,能不能灌溉几千顷耕地?”

“似乎能吧。”

“那么长安附近的涝谷水、沣水、浐水、灞水这些原来的水利,可不可以进一步翻修扩大?”

“若那样,整个关中会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

“若那样,灾难到来了。”

“咦?”

“侯知县,我想你大约听到我在政事堂上所说的那番话,黄河之所以没有出大问题,乃是水量仍然浩大。如果黄河上游水量全部被劫走,天大的灾难便到来了。水流量变小,河沙沉淀速度会迅速翻倍地增涨,稍稍汛警,就会到处缺堤。人类渴求无限,大地地力却有限。一个郑白渠修好了,

最新小说: 王猛传奇 人在大唐,父慈子孝 圣心双雄 袁术:我真不是大汉忠臣 这王是非当不可吗 万历明君 明渣的逆袭 老朱家的瓜,好吃难消化! 异域之星球领主 寒门枭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