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就不怕吸引不到全国范围内的学生和各阶层人士。
这一点,为了保证公平有效,避免让人滥竽充数,他们根据各个大学以往取得的研究成果、地位荣誉还有核心专业价值,以及课程导师的具体能力,已经设计出来一个完善的推荐权重系数比——基础分Z乘以乘积分数S再加上推荐分数Y。
像水木大学,按照去年公布的世界大学排名,占到了第24位的它能够获得86.7的权重比Z,这是加在所有课程内容推荐上的基础分(满分100)。再根据专业方面所获得的成果、大公司研究所的选择倾向以及就读的竞争率,诸如经济与金融、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还有数理基础科学等核心专业,能获得高达4.7、4.6、4.5不等的乘积分数S(满分5),相对的,普通专业大多则只能拿到3.0到4.0的乘积分数。至于那些挂靠在水木大学名下的二批类专业,就只能遗憾的拿到1.0到2.0不等的乘积分数,还比不上一些二本类知名专业拿的分数高。
最后,也是最重要的,那就是课程的内容导师所占据的推荐分值。
虽然像水木大学、燕京大学、魔都大学之类的顶尖大学,在国内有着远超其它高校的底蕴和名气,但不得不承认,教育及研究资金的相对匮乏,让这几家学校不可能保证每个专业、每个教授导师都是国内一流水准,因为投入方面的不对等,难免有些地位不如它们的学校在某几个专业、甚至是特别的研究领域上强势的无以复加,达到世界领先地位都不算什么怪事。
因此,发布课程的内容导师,在这个推荐权重系数比占中据着最为关键的位置。
以梁羽的老师孙芳林为例,同时获得两院院士这个国内所能达到的最高荣誉名头(理论和实践),能为他加上400分(满分200X2),这几乎等于水木大学最核心专业的总分,然后就是所负责的课题深度和应用前景,根据课程内容的相关性分别获得0到200分不等的加值,而最后一项,就是订阅观看者给予的课程内容评分,依据的标准是观看者理解的难易程度,同样是在0到200分之内。
总共5项,总分1000。
至于国外所获得的奖项荣誉加成,不知道是教育口故意的,还是不经意间给忘了,根本就没有列入其中,但很多了解到这个推荐权重系数比内容的人猜测,国内这是准备借此机会,在学术成就和教育领域方面彻底赶超国外的铺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