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五章 焉耆战,仲永之勇(中)】
肃州第一军团是九月十四日到的东焉耆城。英奇从南部乡进入焉耆城,甫一到达便下了戒严令,并宣布焉耆进入军事管制。
所谓军事管制,就是这里的一切都听从军队最高长官安排,包括民生的政治治安问题等。
在和平地区,这种军事管制是会受到最大程度抵制的。不过在焉耆,这一切都显得那么正常。
管制开始之后,英奇没有将前师摆到北边,而是沿着焉耆城的山脊进行工事构建---新州无垣,想要守焉耆没点工事怎么行?于是那些沿着山脊修建的房屋成了最佳的工事构建基础。为了方便工事修建,英奇甚至命令迁移了上万百姓。在房屋与房屋之间挖开沟渠,填上陷马坑和铁蒺藜,作为战壕和营寨来做。
这个工程受到焉耆百姓的反感,许多肃州军团的军官也颇为抵触。毕竟焉耆这里没有敌军,离墨山三百里,离鄯善三百六十里,距离都不算太远,更何况有直道相连,援兵抵达只需一天半---当然,不包括召集兵将的时间。
可不管有多少反对声音,英奇依旧冷着脸下达了这条命令,并说:“若有不服从者,军法从事!”
以军法压身,便有不服也不敢再出声了。
英奇始终记得,自己从乌曼古城离开时,那个叫杜蔚的参谋转告自己的那句话:“英殿帅,希望你能记住,不管轮台城打成什么模样,焉耆城决不容有失。”
当时英奇也颇为好奇,因为并没有情报显示焉耆会有任何威胁。可杜蔚告诉他:“元帅用兵不喜冒险,更何况,焉耆往北百里便是珂兰山,那里是金山与天山的交汇点,更是从北海州、度信州进入大月州的必经之地,若是焉耆一失,我军侧后将再无安全。”
英奇恍然大悟,便将这番话牢牢记在心里。
也许有人会问了,既然珂兰山如此重要,为何不在珂兰山驻防?
很简单,虽然珂兰山重要无比,是大月、度信、北海三州的交汇点,但这里是戈壁,没有水源。如果将军队押在这里,每日所需的水量将是惊人的。连商道也不从这里走,而是从焉耆往东,过榆林再进入度信州。
也就是说,一旦有敌人翻越了金山和天山,想要袭击西疆方面军的侧后,那焉耆就是必须要攻克的地点,因为这里有充足的水源,而且民间似乎也颇为富裕,足够作为支撑大军征伐的一个基点。
在大月、度信、北海州都是大汉帝国疆土,局势稳定的时候,焉耆城的重要性只凸显在商业上,可如今的焉耆却在不知不觉间成为了一个不可忽略的兵家必争之地。
为了保密和慎重,英奇是一步一步慢慢来,先将南部乡作为后方打造,接着将焉耆百姓迁移到南部乡,接着才是对北部乡进行整理。
南部乡离山脊上的焉耆城不过十五里,有直道相连,而北部乡离焉耆城却有足足三十里,且没有直道。事实上,从北部乡往珂兰山都没有直道,只有一条人为踩踏出来的土路。不过这里常年无雨,倒也不用担心这里会泥泞不堪,无法行走。
穿过北部乡,越往北就越荒凉,走出五十里之后,天地之间的颜色会陡然一变,从葱郁青翠的景色转眼变成乱石嶙峋,碎石铺地,仅有一蓬蓬杂草随风摇曳的荒凉戈壁景象。
骑在马上,方人胥还不停的在方仲耳边嘱咐:“……等会儿过了北部乡,你自己带人往北,到珂兰山布下岗哨就回来,来回百里,可能要明天才能见到你了,要是遇到危险就打起红丸……虽说以前这里没听过有马匪之类的,但现在大月州彻底乱了,不可不防!”
方仲不耐烦地说:“唉,知道啦。你都说了好几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