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华居 > 历史军事 > 宰执大宋 > 第二六三章 杨府

第二六三章 杨府(3 / 4)

钟浩听到这位杨伯母的话,倒是颇为感动,这是真得为自己打算啊,当下很是恭敬的道:“小侄遵命!”

…………

辞别了杜老夫人,杨怀玉领着钟浩在杨府转起来。

这杨府给钟浩的第一感觉就是大,真得非常大。

这杨府由三个大型的跨院组成。

中院是杨府的正院,门前有下马石。杨老令公死后,太宗皇帝曾特旨旨:凡经杨府门前通过的官员,“文官落轿,武官下马“,以示对杨家的敬仰。

进大门有照壁,浮雕着梅、兰、竹、菊、荷的图案。两侧是钟鼓楼,钟楼和鼓楼是将门世家的定制建筑,将门世家中的这钟叫“聚将钟“,鼓为“催战鼓“,一般都是家主出征之时,点将召集家将、吩咐事情用得。前进院子是已经重要客人或是家族聚会的地方,后进院子是杨家的主人起居的地方。

东跨院有威武森严的点将台和排兵布阵的演武场,是杨家的子弟和家将们操练的场所,设有点将台、练兵场、帅旗、大门等,规模很是很大。这也基本是东京这些将门世家的标配。

当然,大部分的将门世家这演武场都已经闲置了。他们家的那些家主和子弟现在都基本已经骑不得马、上不了阵了,这演武场自然就基本没用了。

西跨院是被打造成了杨府的花园,院内一处“天波碧潭”的大湖水,占了院子很大的面积,院中各处有石桥相连。整个西院假山碧水错落,佳木名花遍植,风景着实不错。呃,当然现在大冬天的,风景差了点,那些花木都凋零落叶了。想要欣赏这园林真正的风景,还要等春夏时候才是最佳。

这西跨院中有许多精舍,可以留宿招待来府的贵客,钟浩昨晚便是在其中一间最大精舍中住的。这间精舍中装修雅致,分为里外间,底下烧着地龙,很是暖和。

…………

钟浩随着杨怀玉转了一圈,逛完这杨府,回到这西跨院的自己的精舍中。

杜老夫人知道钟浩要准备科考后,特意给他派了两个伶俐的小丫鬟伺候起居,以便让他安心备考。

那两个小丫鬟还给钟浩抱来了许多经书、诗词选册和时文集子。

杜老夫人还特意让两个小丫鬟跟钟浩说,让钟浩看看还缺什么书籍,让小丫鬟去藏书阁取。杨家虽然是将门世家,但是藏书阁里的书,却也是不少的。

说实话钟浩对于这备考,还真是有些无所适从。自从离开青州去河西,他都两年多没看书本了。这两年净是在行伍中打滚了,哪里有心情去看那些经书。

既然此时进士科需要“试诗、赋、论各一首,策五道,帖《论语》十帖,对《春秋》或《礼记》墨义十条”,钟浩觉得好歹这《论语》、《春秋》,还有《礼记》起码要背过。

不过就算这《论语》、《春秋》,还有《礼记》的字数加起来也就五六万字,但是钟浩觉得对自己来说,依旧是个很难完成的任务,毕竟离着开考也就还有不到两个月的时间了。想要把这三本经书背过,倒是能轻松的填写上这十帖贴经和十条墨义,怕是很难啊。

其实在松林书院时,袁执事没人给他们那几个率性堂的同学布置课业时,就经常给他们照着科考的考试内容布置。诗、赋、论、策,外加帖经、墨义这些科考内容,钟浩也是都做过的。

呃,只不过当时袁执事布置完课业,那都是一旬做完的。钟浩回家做那些贴经和墨义,自然都是开卷的,从经书上找到填上的。这“锁厅试”的话,自然不可能让他开卷。

说实话,对于这论和策,钟浩其实觉得还没什么难度。无非就是文言的议论文,自己好歹也比现在的考生多着千年的

最新小说: 抗战:通电全国,出关 将北伐进行到底 早安大明 女穿之大理皇朝 万历明君 战国生存指南 慌!把前夫扔给白月光后,他疯了 谍战魅力在生活诡道里 人在大唐,父慈子孝 谍战:红色掌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