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朝堂上下关注的重点,除了太上皇病重之外,便是益州刺史罗彦罔顾国体,公然向山蛮下跪的事情。
蜀地道路艰难,虽然益州官员们的奏疏走的是快马官道,也足足走了接近一个月才到达长安。似这类奏报,定然是先呈交给中书省,然后才会送到李世民的手上,中间各种周折,当消息传遍了朝野的时候,居然已经是九月初了。
在百官看来,罗彦一跪,不仅丢尽读书人的颜面,更是将朝廷的脸也丢尽了。天地君亲师,凡此五类,才是君子恭敬的对象。那些山蛮便是连升斗小民都算不上,哪里值得恭敬。
士大夫与平头百姓之间那道看不见的鸿沟在这一刻被衬托地无比清晰。御史台作为纠察百官检举不法的主要阵地,这会儿自然是炮火齐齐对准了罗彦。
这次也不用等着朝会了。直接上疏了事。相比起语言的简单,有时候往往文字能够将一些意思渲染到极致。朝中官员多谙熟此道,想要弹劾一个人,用文字做刀都能将人剥皮抽筋。
“益州刺史罗彦身为上官,不顾颜面,悍然跪拜山蛮……”
“罗彦身为勋贵,厚颜无耻,跪拜……”
“诚国公所为丢尽勋贵荣耀……”
“身为驸马,不知羞耻……”
李世民看着一本又一本的弹劾奏疏,心中的恼怒可想而知。罗彦此行他是抱着巨大的希望的,不然也不会将那“如朕亲临”的牌子交到罗彦手上。
谁知道出去三五月,就闹出这样的事情来。
“啪”一声,一本奏疏被李世民愤然扔到地上,随之而来的便是李世民的怒吼:“这个罗彦,他在搞什么。难道不知道朕对他抱有多大希望么。混账。”
李世民不是没有在太极殿的暖阁中生气过。但以往大都是被魏征给强势怼一波之后,避开了朝臣发泄闷气。
可是如今公然往地上砸弹劾的奏疏,为的却是罗彦。这让服侍的内侍们有些为难了。往常只要李世民被魏征惹到,长孙皇后总是能够神奇地在半天之内出现。可如今这益州的事情关系着一个李恪,内侍们真的不知道该找谁了。
不过,内侍们为难了一阵,终于盼来一个救星。
杜如晦的前来,让李世民终于不再一个人生闷气了。他知道因为救命的原因,杜如晦和罗彦的关系一直不错。因此当内侍通报说杜相前来的时候,李世民便立刻将其叫了进来。
似杜如晦这等老狐狸,看到李世民脸上余怒未消,就知道他是在为什么生气。“陛下,罗彦干的这点事情,还不足以让你这么生气吧。”嘴上虽然如此说着,其实杜如晦心里也是有些无奈。你说罗彦这小子,到底吃了什么才蒙了心,干出这等混蛋事情来。
“除了这个,还能有什么。他罗彦难道忘了他自己是谁了么?堂堂一个正三品刺史,居然向一群归化山蛮下跪。朕的脸往哪里放?如果这回朕不治他的罪,以后百官还如何处事?难道要将百姓架到脖子上去么?”
李世民不得不考虑百官们的处境。连三品的刺史都给山蛮跪了,那自视甚高的世家们,还不得更加趾高气昂?那接下来有些地方的人便会更为嚣张,不服王化是迟早的事情。
这些话,让原本还想替罗彦说几句好话的杜如晦也闭上了嘴。确实,在没有知道益州真实情况的前提下,不知道罗彦一跪代表着多少战火硝烟的消泯和多少山蛮的归化的前提下,确实可以让不少人感觉朝廷官员可以欺凌。
沉默良久,杜如晦长叹一口气说道:“想来陛下也知道微臣今日前来,本来是想替他说几句好话的。既然如此,陛下便让他回京候审吧。”
说这句话的时候,杜如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