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华居 > 历史军事 > 寒门巨擘 > 第一百九十四章 复试、会试

第一百九十四章 复试、会试(2 / 4)

长五尺,宽四尺,高八尺的号房里进行的,一人一单间,考场有人举着题目牌到处走动,看不清的可以请求衙役大声告诉他,这些学子们都是轻车熟路,一场场的考试下来,再熟悉不过了。

拿上三根蜡烛,衙役锁上房门,考生这就待在号房里答题,吃住都在号房,与那乡试一样,同是三天时间。

要说这会试其实有个好处,尽管出题的难度要比院试和乡试大,但其实脑洞并不大。

明代的时候科举考场上各种截搭和小题类型繁多,让人颇为头疼,不过在会试这等国家级的大考上,就不再允许出截搭或者太过离奇的题目,考官只能从四书五经里截取原话,还必须是一句或者一段的,由此其实会试虽难,却也不那么难对付,不像低一级的那些考试,有时候主考官差人举着把剪子在那儿就让考生答题,你说你考生还能舒坦了去?

今年会试复试第一场的四书第一道题目,叫女与回也孰愈?

拿到题目的李卫国开始开动脑筋,题目这句话出自《论语.公冶长》,意思大概是孔子问子贡,你也颜回比较,是否能比得上颜回呢?

后文里子贡实事求是的说自己确实不如颜回,说人颜回是问一知十,而自己呢,不过问一知二,大大不如,孔子听了也有赞许之意。不过八股文对四书的理解和发挥是以朱熹做的注为标准的,考生不能自由发挥,也不能以上犯下,就只能由这句话来思维,这叫尊题,也是科举考试的重要原则。

既然如此,那就就题论题,李卫国提笔,开始破题。

以孰愈问贤者,欲其自省也。

孰愈是为题干中的话语,乃是尊重原作,而自省一词出自后世南宋朱熹的解释,这样一破题,既遵循了原题,又用上了朱子的注释,可谓是一举双得。

破题之后是为承题,夫子贡与颜渊,果孰愈耶,夫子岂不知之?乃以问子贡,非欲其自省乎?

承题说白了就是要紧扣你破题所说,李卫国后一句可谓是不偏不倚,接着这又就着破题做出了解释。

做文章这事儿其实就是这样,有了立意乘着主题走下去就好,不再需要开动那么多的脑筋,文章写到这里,李卫国也是一流淌水,奋笔疾书,不再需要咬着笔杆子思索了。

……

复试来讲总体也是中规中矩,一众学子经历过这许多考试洗礼,脑中存货都已然不少,这都正常发挥便是,轻车熟路。

只是感觉像是做了一场梦一般,九天时间这就过去了,复试,已然考完。

“卫国兄,做的如何?能否打动这朝廷的主考官?”

罗圭笑道,千百年来似乎考生们出了考场都会问这一句。

“只求孙山之前。”李卫国万年不变的还是这一句。

复试的成绩说不上不重要,不过也说不上太重要,其实也可以看做是会试之前的热身,有的学子因为路途遥远,此时可能还未到京师,不能参加复试,不过同样允许参加会试,这复试在会试之后补上就好,阅卷的时候考官会综合两次考试的成绩给考生打分,以期公正。

会试是国家级的考试,大概是为了表示严肃,人家估摸也不愿像是之前的考试那样一锤子定音吧。

……

二月二,龙抬头。

这一天几乎全中国的学子都会去找剃头师傅修理自己的头发,学子们更是如此,约摸是期望自己能在考场中发挥出一个新气象,一众学子也都不吝自己兜里的那几个铜子,纷纷跑到剃头师傅那里剃头。

说是剃头,其实也只是修修边角就是了,《孝经》里第一句便是身体发肤受之父母,古人们对自己头发是颇为

最新小说: 万历明君 早安大明 慌!把前夫扔给白月光后,他疯了 谍战:红色掌柜 抗战:通电全国,出关 女穿之大理皇朝 谍战魅力在生活诡道里 帝秦设计师 战国生存指南 将北伐进行到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