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骗好几次了。
她对萧屿凡说:“这得用工单位靠谱才行,我们可以办一个大型的招工展会,对来招工的企业进行严格的审核。”
萧屿凡摇摇头,不赞同她的提议:“社会上的陷阱太多,防不胜防,我们要重视对外来务工者的素质教育,他们的文化水平程度普遍都不太高,面对诱惑的时候,不能理智地面对。我到觉得可以搞一些防诈骗和提高素质教育的讲座,这才能在源头上防范。”
听他这么一解释,她才发现自己没什么远见,顿时羞愧起来。
她在心里有那么一点渴望能跟他齐头并进,但现实却是,她和他差得太远,家世、学历和见地。
有人聊起来前两天有人跳河的事,于是感叹着:“和我一起出来打工的昆哥前两天收拾东西退租了,说是要去沿海城市看看,说那边的厂多,好进。”
旁边坐着的年龄稍大的人直摇头:“虽然我现在已经赚了不多少钱了,但我没想过离开重庆,早些年我也在外头打工,走哪里都没有归宿感,吃喝不习惯,而且好多地方都排外。无论你多勤快,都得不到认可,特别是那房东,看人都是斜着看的,看得人不自在。”
有人玩笑:“那人是不是长了斜眼,看人都那样!我看现在主城对外来务工人员也不友好,工价低不说,还拽得不得了。”
“两江那边搞了工业园,我有个朋友在那边,我去看了看,好多对年龄要求挺高的,过了35岁,普通岗位就不要了。像我们这种40岁左右的人,上有老,下有小,全家都指靠着我呢,这不是把我往死路上赶嘛。”
“对对对。”这话立即被几个朋友赞同:“我们现在这种年龄都是尴尬了,不上不下,进厂子嫌你年龄大,但去干保安保洁又嫌你年龄小,不稳定,真是不给人活路。”
一个朋友重重地叹了口气:“再过两天,这十块钱一杯的茶我可能都喝不起了。”
听到这里,翟秋宁忍不住问萧屿凡:“对于35岁还一事无成,靠打零工生活的人,在你看来,是否就是那种不思进取的人?”
他笑了笑,没有回答,答案显而易见。
她叹了口气:“现实却是,精英是极少数,更多的是没什么一技之长的普通人,有的人明明有才华,却因为性格内向,不善言辞,也不会推销自己,才错失机会。”
她又说:“现在一些人动不动就说自己社恐,仿佛很时髦一样,觉得在家里躺平,过简单的生活才是幸福,在我看来,这是病态的。”
“其实我以前也有过类似的梦想,如果我有一个优渥的家庭,我就不用为找不到工作发愁,每天睡到自然醒,下午会会朋友,晚上撸串刷剧,那日子肯定很美好。”
“自从加入志愿者团队,我的观念就变了,不停地流动才是生活最好的状态吧,我出来转悠,遇到了当志愿者的人,然后我加入了你们,找到了工作。我帮助了别人,也收获了信任,还遇到了一些同样十分优秀的人。”
“之前我对生活都的一片抱怨,而现在积极充实,我越努力地去钻研,去跟客户沟通,修改设计图,我得到的客户也越多,提成也越来越高,老板对我也是赞不绝口。我下个月要当老师了哦。”
说到这里,翟秋宁很得意:“下个月要来两个实习生,老板让我带一个,说是我公司最年轻的前辈,要作好榜样。”
萧屿凡夸她:“证明你骨子里就是个积极向上的人,只是一时时运不济而已,哪怕人在低谷,你也会很快地站起来。”
她抬起头,有那么一瞬,她竟然发现他看她的眼神里,有闪动的光芒。
她脑海里突然冒出那天他微熏的脸,就在咫尺的距离,他差一点就要吻住她,配合着此刻他眼里的光,她暗忖,他会喜欢她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