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赤弩不能百分百的保证能将闻渊打退。
闻渊淡淡道:“本将军就恭候大礼了,但不要让我等太久。”
闻渊说完话便走了,王勉肖元立即跟上去,聚齐军队之后,就往炎城方向撤走。蛮夷不过是贫苦之地,没有耕作的能力,云州没必要将蛮夷打下来,还有费力去防止蛮夷的偷袭。
不如继续将现在的关系维持住,蛮夷不足为惧,虎视眈眈的凌月国更具威胁力。
等到闻渊一行打道回府,将炎城的防守再一一加固之后,大军就撤回都城了。
将此战汇报给皇上之后,闻渊随着大军回了云州城。
彼时正在路上,快马加鞭的喜报,已经八百里加急放在皇上的案桌上了。此刻恰逢朝上,文武百官皆在堂上,皇上看了战报之后,大笑道:“好,好好,骠骑将军又打了个胜仗,将入侵炎城的蛮夷军队全部剿灭。现在正班师回朝,不日便到。”
“骠骑将军打了个大胜仗,是该好好嘉奖一番,不知众位卿家,可有什么提议。”
骠骑将军年纪轻轻便到了如此高位,接连胜仗,实属是云州难得的将领,给再多的封赏都是值得的,就是不知道皇上打算如何嘉奖。
丞相出列而禀:“皇上,臣觉得骠骑将军年纪尚轻,实在不宜再封。等到日后再有战事起,尚能再封。”
丞相说的是,古来有之的骠骑将军,均是四十岁左右,闻将军是更古唯一的年仅二十五岁便夺得此称号。
丞相此番提议,深得众位文官的拥护,根据史典来说,确实不适合再封。
文臣如此,而武将一列就不这么认为了,战场刀剑无眼,所得的荣誉均是用性命博来的,岂能说不给就不给!
那些只知道在庙堂之上耍嘴皮子,动笔杆子的文臣,可知晓战场有多残酷。今日尚能胜利归来,他日可就不一定了。
武官一列的首位,有人站了出来,铿锵有力的说:“陛下,老臣认为不妥。云州百年来才得了闻将军这么一个将帅之才,封侯加爵都是对将士们的褒奖。况且战场之上刀剑无眼,谁又敢笃定下次就一定能打胜仗呢?”
于庙堂之上的武官,大都是经历了战场的,他们更能知道战争是多么的残酷。因此老将军一发言,身后的武官也一起出来为闻渊争论,他们大多是老将领,有的受过老王爷的恩惠,有的受过闻渊的提点,朝堂之上的大部分武官倾向了少年将军。
皇上看着下面争论不休的文武百官,顿时觉得头疼了起来,好好的一件喜事硬是讨论闻渊的成名之战。
皇上揉了揉额头,头疼的说:“此事容朕稍后在斟酌,退朝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