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哥,您跟我不要见外,以后不要叫我王大师了,叫我小建就可以了,有什么事您请说,”
“嗯……王…哦,小建,是这样,我想迁坟。”刘焕东说,
“迁坟!?”我一惊,这俗话说的好,“穷不改门,富不迁坟”,从古至今这迁坟都是大事,更有传迁坟“十迁九败”之说,除非是家中短时间意外频发 ,比如:自尽、溺亡、车祸等情况则必须迁坟,否则迁坟之事必须是慎之又慎。
“是的,迁坟,”刘焕东肯定的说,“你等我一下,”说完,刘焕东便走进书房,从书房的保险柜里拿出一个厚厚的牛皮纸袋,随即便走了出来,
“小建,这是我家族谱,你先看看,”刘焕东把那牛皮纸袋放在我面前,我拆开牛皮纸袋,里面赫然便是一本厚厚的“刘氏族谱”,翻开扉页,上书“万物本乎天,人本乎祖,混沌之有生之初,不知几千载,亦不知其几千百人,后代子孙不修其谱,何知其本乎。”这应当便是刘家编撰族谱的先人所序。
我继续翻看,这刘氏族谱应是我见过记载的最全面的族谱之一了,其内容从“谱名、谱序、谱例、谱论、姓氏源流、族规家法、世系、传记、坟茔、任宦记、纂修”等等皆是记载的比较细致。
在这族谱的第一栏,也就是刘家家谱的第一任先祖,姓刘名韩,阅其传记,载刘韩乃北宋时期崇安(今武夷山)人,官至资政殿大学士,曾与岳飞同场抗金,也是个英雄人物,后因与宰相蔡京不和被贬至山西太原,北宋被金兵攻破后,于建炎元年悬梁殉国。
再往后翻,也皆是记载刘氏家族先祖的过往之事,并未发现其他。我望了望刘焕东,不明所以,刘焕东对我说,“小建,你看一下这族谱折页部分的内容,”
我这才发现这本厚厚的刘氏族谱在中间的地方有一处页面的折痕,便打开细看。此处记载的应是刘氏家族的坟茔埋骨之事,中国人讲究“魂归故里”,这刘家的第一任先祖刘韩坟虽是死在太原,但是坟茔仍是设在了老家武夷山,那个年代从山西去一趟福建只能靠车马、步行,实在是一件极难的事情,再往下看,往后几百年,刘氏祖先皆是埋骨于福建武夷山,这也是中国人最早所说的“祖坟”。
不过这族谱到了从第十一代刘氏传人开始,却是发生了变化。刘氏的第十一代传人名刘瓒,是族谱的记录刘家仅存单一的一支,也就是说,到了刘家的第十一代的时候,因为某种变故,刘家便只有这一支血脉了。而从这一代人开始,刘家每隔两至三代人,坟茔的安置地点就会不同,我看到族谱里不同的坟茔地点都已被人用朱笔特意标识过,
“刘哥,为什么你们家族从这里开始,会不断的更换坟茔的位置呢?”我指着那些朱笔标注的地方问道,
“对,这就是我要告诉你关于我们家族的一个秘密。”刘焕东答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