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功没有捷径,理想的实现需要持续不断地努力。把今天的一小步走得稳稳当当,才能逐步汇集成明天通往成功的一大步。相信时间的力量,你终将开创属于自己的未来。
冬季里的一夜春风,樊兴杰足足两天没缓过神来。十年前的初恋萦绕心头好几天,感觉非常对不起姚敏,如果当初了解一下她的情况,或者自己去江南看看她不至于现在这个状况。她知道姚敏过的不是很好,心里十分内疚。
上次农机现场会市电视台新闻上了省台经济频道,导致新华市桃花镇的声誉一路走高。本来桃花就是新华农业板块上的大乡镇,六万亩田、六万人口,加上农业工作又走在全市前列。省农业学院准备在华中地区新华市放个万亩农田示范区,新华农业局首选桃花,这让樊兴杰是既兴奋又担心。兴奋是能得到这么大的项目是自己刚刚主管农业工作以来的一个大挑战,做好了不但提高了桃花镇的整个荣誉和经济地位自己也跟着扬名立万;担心的是不清楚省农业学院具体什么运作方式和管理模式,万一弄砸了又是自己的一个大大的绊脚石,这叫喜忧参半。
两天后,省农科院和省农业学院就来了由两个副院长组成的考察团到达新华。农科院副院长是组长主要是考察并落实项目的相关政策和各项补助资金帮扶工作,具体业务指导工作是农业学院副院长赵玥芳副组长负责。市领导非常重视,市局领导全程参与,樊兴杰和副书记王启书全程服务,经过前期现场考察和乡镇层面座谈,情况很好一切都比较顺利。
这次万亩良田项目主要是省厅根据GJ和省委省政府的要求,以高标准农田建设支撑粮食稳产高产,要在新华目前准备投入的桃花镇,以“新麦28”为种子加上各种科学合理的种植跟上去,要求万亩示范方达到平均亩产590公斤以上,最高田块单产达615公斤,要创造华中地区小麦百亩示范方平均单产、最高田块单产历史纪录。这对于当时400公斤的亩产来说可是天文数字啊!
新华地处华中地区,是全国闻名的农业大市,现有耕地位居全省第二,连续五年被评为全国粮食生产标兵。近年来,新华坚持科学规划、加大投入、高质量建设,把加强农田基础设施建设、打造华中地区新粮仓作为落实粮食安全民以食为天的首要任务和担当。
为了能争取到省里这个项目,新华全体班子成员强化顶层设计,专门成立以两个班子主要负责人任组长,分管负责人任副组长,相关部门单位为成员的高标准农田建设工作领导小组,统筹推进桃花镇高标准农田建设工作。按照“一次规划、分步实施,因地制宜、突出重点”的总体要求,还组织请省里相关专家成立专门专家组编制出台了新华市高标准农田建设三年规划,准备用三年时间打造三个万亩农田示范区。
桃花镇领导班子也是全力以赴,全员参与,在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中,严把工程建设质量关,建立了以市国土建设局、镇政府、村和专业监理机构“四位一体”的监督体系;建立农民监督员制度,每个村聘请2-3名热心公益事业、责任心较强的老同志、群众代表作为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监督员,代表群众对项目实施情况进行监督。这样减少了很多在征地,整合和推进上的焦点难点和痛点。
从上至下经过一套又一套的组合拳一路打下来,无论是示范区红线界定也好,农户加合作社也好,沟渠机耕道占地施工也好还是农桥选址建设所有的都是水到渠成,一气呵成。最后拿出的一万亩农田改造后实际使用率达到98.6%,大大超过副组长赵玥芳意料。连连夸赞新华桃花两级班子团结协力,敢斗争能战斗。并在半年中和有能力肯吃苦的小兄弟樊兴杰从初相识到深相知,从情有独钟到时而擦出火花,两个人在工作上拼命,在交流上勤快,在生活上关心,以致在最后庆功宴上差点失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