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朝阳笑说:“禾苗,茁壮成长,朝阳迸发的意思,苗与你名字还是谐音,企业标志都不用另外想,直接用你的淼字做个艺术体就可以,你认为呢?”
小李嗤之以鼻:“我认为不好。”
苏淼点头:“就这个名字了,你果然走南闯北,见多识广,起名字比我强多了。”
秦朝阳含笑颔首,多给小李一个眼神都算输。
小李:“……”
就很气。
郭木金看看小李,又看看秦朝阳,再看看苏淼,八卦的小眼神不要太明显。
他还蠢蠢欲动,想掺和两下。
同道中人张三,一把搂住他的脖子,将人拖离八卦中心:“兄弟,悄悄地,打扰的不要!”
…………
名字起好,就等着厂址了。
十里铺耿书记果然很支持苏淼创业,厂址很快批下来,但条件是工人必须从镇上招。
天上飘过五个字,这都不算事。
苏淼手握十万资金,注册公司和商标,建设厂房,很快忙的脚不沾地。
王剑南出院还是张三打听来,告诉她的:“姐,您一直忙办厂可能不知道,王剑南出院了。”
“这人一出院就力挽狂澜,虽然没保住销售科,却把采购科抢到手,米贵摇身一变,成了采购科科长,你说气不气?”
张三声音压得更低,悄悄冲苏淼伸出四个手指:“据说,他走的是商业局赵永强的门路,直接送了四根小黄鱼!”
苏淼挑眉。
赵永强,就是段青霞的那个姘头,想强琴姐被苏淼开瓢的那个男人。
没想到,王剑南失去计划委老丈人这个大靠山,这么快就攀上另一个高枝。
果然有两把刷子。
苏淼一边巡视工地,一边对张三说:“你做的很好,王剑南不会看着我发展起来,你多注意对方动态,随时汇报。”
太忙了,手里能用的人也太少了。
可惜她不管上辈子还是现在,人脉都少,无从认识可用的管理人才。
只能走一步看一步。
再说王剑南这边,稳定好厂里,终于可以坐下喝杯茶翻翻报纸了。
没想到茶还没喝一口,米贵就屁颠屁股来报,说苏淼正在创办企业,还是食品加工厂。
这明显,就是跟王剑南叫板。
王剑南都给气笑了:“双轨制推行一年多了,她倒是胆子大,还敢搞乡镇企业。”
这话是有背景的。
七九年改革开放,死气沉沉的社会突然被激活,一个清新的,带着原始混乱不堪的时代突然来临。
从上到下都没什么经验。
到了八一年,因为市场秩序的混乱,以及大型国企受到猛烈冲击,改革局势急转直下,上头又开始打击投机倒把,并限制乡镇企业。
具体政策就是不许乡镇和私人企业搞生产能力过剩的加工业,不能与先进的大工业企业争原料和动力等等。
这个政策直接导致大批的乡镇企业停滞不前,有的甚至直接消失。
食品厂正是在这种局势下,才获得苟延残喘的空隙。
没想到苏淼,敢顶风而上,冒然办厂。
王剑南不禁露出讥讽的笑容:“还是年轻气盛,吃的亏少,等着看你被现实扇一巴掌!”
米贵附和:“可不是,都不用咱出手,社会会教育她怎么做人!”
说着,米贵很有眼力劲儿的给王剑南递上今天的报纸。
王剑南接过去眼睛轻轻扫一眼头版标题,瞬间脸色大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