难以入睡,便直接入城去见天子李亨。
自李亨登基以来,对几位重臣无论何时何地,只要请见便必然接见。
秦晋身为主持长安防务的重臣,更是没有拒见的理由。
事实上,李亨也是夜不能寐,最近皇城内谣言他也多有耳闻,人心不稳之下,令人心神恍惚。但是,为了不给秦晋添乱,他硬是忍住了不去过问,正在烛台下看着公文发冷,听到宦官轻言细语的说着:
“御史大夫秦晋请见!”
李亨下意识的坐直了身子,连忙道:
“请,快请!”
刚刚正在想着秦晋,不想秦晋就深夜请见了,他有种预感,秦晋深夜入宫,一定与他刚刚所担心的有关。
“臣秦晋拜见皇帝陛下无恙!”
“秦卿平身入座,不必拘泥常礼。”
虽然李亨给了秦晋见君不拜的免礼特权,但他还是每次都毕恭毕敬的把臣子之礼做足了。对于与此相似的人和事,秦晋没少耳濡目染,天子在重用臣子的时候恨不得把心掏出来给臣子看,但只要用过了,就会立即翻脸。
此时自己做足了臣子之礼,就算有朝一日飞鸟尽良弓藏,也不会给其以杀人的口实。
当然,这些只是秦晋在经历过长安官场各种龌龊阴险后,本能的小心谨慎,此时他手中的权势,只怕就算天子也不是说杀就能杀动的。
权力的怪兽被掌握在手中,这种力量究竟有多么强大?秦晋毕竟在官场日短,且心思尚不在此,只是懵懵懂懂,跌跌撞撞的前行。
“长安遍地谣言,已经达到了动摇军心的程度,臣以为当立即禁止谣言,增加宵禁的时长。”
李亨正为谣言祸乱人心所烦恼,秦晋的建议正当其时,当即就允准了。
“此等寻常事,大夫但请自行其是,事后写成条陈报与朕知晓即可!”
不过,提出了对谣言的处置建议,对谣言的源头,李亨还是心有重重疑虑,不过他的耐心极好,只等着秦晋自己说将出来。
“冯翊兵败了,孙孝哲凯旋而回,许多人都在担心,孙孝哲搜刮了数百万石军粮,长安危矣。臣请陛下放心,只要有秦晋在,长安断不容有失!”
说这话也许有些满,但如果不这么说,又怎么可能给心生疑虑的李亨以足够的信心的呢?
果然,李亨不自觉的轻吁了口气,身体也由僵硬转而松弛。
与崔光远不同,李亨对秦晋报之以绝对的信任,仅凭秦晋统兵以来未尝一败这一条,就足以凭借。
秦晋对李亨、李隆基父子的性格早就揣摩的透彻。李隆基做了四十多年的天子,早就养成了多疑的性子,就算亲生儿子也不例外。而李亨做了十几年的夹尾巴太子,对身边的人也城府甚深,但有一点与乃父大为不同,那就是只要认准的人,就深信不疑。
也正是凭借此点,秦晋才有把握一再说服李亨,支持自己的计划。
心中的疑虑一去,李亨当即说道:
“秦卿放手对外,这些琐事朕自有处置。”
这当然不是琐事,只不过李亨在没有定计之前会显得犹豫不定,而在有了足够的信心之后,执行力也会激增。
“臣还想请陛下做好准备……”
疑虑之事尽除,李亨的话也多了,笑问道:
“何事?秦卿吞吞吐吐,可不符一贯的性子啊。”
秦晋一本正经道:
“这几日叛军或许会不计代价,大举攻城,臣还请陛下做好心理准备。”
李亨闻言,不以为然的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