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夫眼看就活不成了,又何必这般羞辱于人?毕竟天子和诸位大臣都是他救回来的,这么做当真好吗?”
陈希烈鼻间发出了连续的冷哼,抖着三缕花白的美髯,道:
“老夫所提议之事,俱是一心为公,与私怨何干?老夫先前在太极宫内就说过,哪怕老夫或者老夫的子弟染上这等恶疾,也没得商量!”
李辅国也嘿嘿冷笑。
“这里又没有外人,老相公何必再装成这等样子?如果老相公的家人子弟不幸染上这等恶疾,我等必不会如法炮制。”
见联袂而至的两个人争吵不休,李泌暗暗发笑,李辅国和陈希烈本是互相敌对又看不顺眼,现在因为有着一致的利益才捆绑到了一块,但最终还是貌合神离啊,自己和他们为伍,可要再三小心,否则稍有不慎就可能坠入无底的深渊。
“好了,好了!两位不要再因为这等琐事而证都不休,现在的正经事是如何将兵权从郭子仪这等武人手中收回!”
说实话,到了现在这等地步,有了安禄山以节度使造反的前车之鉴,李泌再也不相信任何武人,乃至文人进士出身的秦晋一旦掌握了兵权,依旧怀着深切的忌惮。
而现在,就算秦晋死了,郭子仪或可名正言顺的接任,而天子李亨似乎也对秦晋推荐的人选颇为赞赏。
平心而论,郭子仪的确是个不错的人选,但错就错在他先依附于杨国忠,后依附于秦晋。如此为人已经让李泌深为不齿和怀疑,就算不得已而任用武人,他宁愿劝说天子选择仆固怀恩这等出身颇为不错,又身世清白的胡人。
李辅国自不必说,郭子仪险些受其陷害致死,两人的仇怨恐怕不死不休。陈希烈则是壮心不死,尽管身在政事堂中也不甘心寂寞,势要做到当年李林甫的大权独揽。
三人各怀心思,目标却颇为相似,那就是矛头直指郭子仪。
陈希烈不满的瞪了李辅国一眼。
“若非他纠缠,老夫岂能如此?”
李辅国也不甘示弱,指着陈希烈道:
“我在纠缠?你这老东西心肠黑透了,还不让人说吗?”
眼看着他们两个又要吵起来,李泌只好再次充当和事佬。
“两位如此争执,就算争出了胜负,对局势又有什么帮助呢?”
李辅国道:
“门下侍郎说的极是,咱们那日议定的谋划可再度实施。”
在这方面,陈希烈竟与李辅国出奇的一致。
“对,老夫也认为,不能再耽搁下去,以免夜长梦多!”
李泌沉思了一阵,心里大致有了个谱。
“今日白孝德入城,倒给了李泌一个岂是,乌护怀恩入京勤王,咱们何不以其为援?对郭子仪取而代之?”
“取而代之?”
李辅国和陈希烈异口同声,惊讶莫名。李辅国又率先表示反对。
“千万不可!白孝德是龟兹王子,虽然其国早就被灭,但身份特异,又岂能对我大唐始终如一?”
李辅国反对的理由也算有道理,可李泌也能找出大把的例子对其予以反驳。当年太宗灭突厥,曾以突厥王族阿史那思摩宿卫宫禁,甚至还给予大军兵权,灭掉了薛延陀部。
但是,眼下唐朝之乱,不就是使用胡人过甚吗?放眼玄宗一朝,尤其是天宝年间,名臣骁将多非汉人。
比如哥舒翰是突厥人,高仙芝为高丽人,安禄山是西域杂胡,包括长安城外统领大军围城的孙孝哲,也是个契丹人。
如果再把胡人引入朝廷,这究竟是除害,还是引狼入室呢?李辅国的一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