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庸风雅了?”杨国忠突然惊讶的说道。
原来在信的末尾,竟还附有一首诗。
“念!”
李隆基的声音显得机械而又冰冷。
“二子乘舟,
泛泛其景。
愿言思子,
中心养养!
二子乘舟,
泛泛其逝。
愿言思子,
不瑕有害!”
秦晋忽觉脑中似有开闸之水涌了出来,似乎有一个声音在告诉他,天子要发怒,要歇斯底里了!
念头刚刚闪过,果不其然,李隆基愤怒的将案头的瓜果甜点一股脑的都推翻在地,紧接着又骂了句混账,便不可遏止的猛烈咳嗽起来。
杨国忠吓得也顾不上君前礼仪,起身几步上前去扶天子。
李隆基却一把将杨国忠推开,力道大的直接将他推的仰面倒地。
倒在地上的杨国忠心内恍然,目光中也透着无尽的茫然。
秦晋却知道李隆基因何而发怒,这八句四言出自诗经邶风中二子乘舟。讲诉的是一场诀别,然则这场诀别背后却有一个既荒唐又感人的故事。
杨国忠虽然忝为宰相,但与李林甫一般都是不学无术之人。
秦晋则胜在原本的秦晋乃是熟读诗书的进士出身,自然对这种入门级的文化知识,熟知根底。
二子乘舟所讲的故事发生在春秋时期,卫宣公娶了父亲卫庄公的小妾夷姜,生公子急。后来,这位卫宣公又强娶了本该嫁给公子急的齐国公主宣姜,又生公子寿。
故事的悲剧就在宣公**时埋下了种子,宣姜为了使公子寿继承国君之位,便买通了强盗行刺公子急。而公子寿得知此事以后,伤心之下又决然替公子急而死。
而公子急并没有因此而活下来,也跟着公子寿一同死去。
再看面前的这位大唐天子……
秦晋的目光中甚至生出了些许同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