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华居 > 历史军事 > 乱唐 > 第九百七十章:一意且孤行

第九百七十章:一意且孤行(2 / 3)

他看着崔圆,做了一种假设。

“萧关的危急,会不会是秦晋一手炮制出来的?”

崔圆觉得不可能,接二连三的告急军报中都提及了围攻萧关的是上万人来历不明的胡兵,这一点也与苗晋卿的长信不谋而合。但李辅国却觉得这是崔圆的偏听偏信,说到底他根本就不相信秦晋会乖乖的就范,所以现在出了胡兵强攻萧关的战事,便自然而然的联想到了秦晋的身上。

“别忘了,秦晋身边最精锐的骑兵就是胡人,同罗部的骑兵连契丹人都闻风丧胆,要冒充吐蕃残兵又有何难呢?”

崔圆不语,他觉得李辅国的猜测也有道理,但这世上任何事都有可能。就算李辅国的猜测是真的,那又能如何呢?难道当真要冒着惊了天子的风险强行返回长安吗?

这么做的风险太大,万一天子有个意外好歹,他们就是大唐的罪人!

李辅国其实比崔圆还担心,但他等不起了,如果任由秦晋拖下去,他们只会越来越被动,一旦神武军彻底掌握了朝廷上下,天下人也都默认了这事实,他们再回去也就没有意义了。所以,必须在神武军立足未稳之际就得回到长安,然后在利用朝廷上反对秦晋的文武官员硬生生的钳制住神武军的双臂,惟其如此,尚有取胜的可能。

只可惜,崔圆随与之合作,却不是他的亲信,有些话不能明说,就只能暗暗在心里着急。

“李某相信,强攻萧关只是秦晋的虚张声势,也许连苗侍郎都被他瞒天过海骗了过去,其目的就是要拖延天子返回长安的时间。如果咱们怕了,也就正中其下怀!”

说话的同时,李辅国暗暗有了决断,灵武这个地方是无论如何都不能继续留下去了,必须离开此地,只有离开此地才是生路,否则留下来就只剩下死路一条。

崔圆也是聪明人,看出来李辅国铁了心的要离开灵武护着天子返回长安,便也就不再坚持。

“如果大将军决意返回长安,崔某建议先派兵驱逐围攻萧关的胡兵,然后再护着天子起程上路!”

李辅国这个大将军绝对是徒有其名,除了阴谋暗算,争权夺利以外,对用兵之道可谓是一窍不通,崔圆的建议算是十分中肯,他又觉得如果分兵会削弱自己的力量,因而更加主张集中所有力量,扑向萧关,给那些胡兵来一次迅雷不及掩耳的奇袭。

但是,若要这么做,就必须带着天子一同上路,天子也就必须要面对阵战时不确定的巨大风险。

李辅国沉吟了一阵,说道:

“李某去觐见天子,由天子圣裁吧!”

崔圆欲言又止,觉得自己无法说服李辅国就只得听之任之。所谓让天子圣裁,不过是个幌子而已,天子所有的决定都操于李辅国之手,还不是他想怎么做,天子就会怎么“说”吗?

果然,天子下诏,命文武大臣收拾行囊,三日后随大军南下返回长安。

诏书下达当日,滞留在灵武的文武官员们大部分都激动的泪流满面,经过了数月的颠沛流离之后,终于要回家了!

为了减少返回长安的阻力,萧关战事被李辅国刻意隐瞒了,他相信,萧关守将再坚持个三两日应该不成问题,只要他们以最快的速度抵达萧关,就可以对围攻萧关的胡兵形成两面夹击之势,取胜也就在眨眼之间。

因而,李辅国对局面的判断还是很乐观的,不管那些“胡兵”是否神武军假扮,他都要予以痛击,决不容情!

驻扎在灵武的禁军大约有三万人上下,其中有接近两万人是在灵武当地就近征募的。所以,大军开拔的消息公布以后,至少半数的人马是不愿意背井离乡的,与之形成了鲜明对比的则是

最新小说: 帝秦设计师 谍战魅力在生活诡道里 早安大明 慌!把前夫扔给白月光后,他疯了 将北伐进行到底 女穿之大理皇朝 战国生存指南 抗战:通电全国,出关 万历明君 谍战:红色掌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