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现。
愣怔了好一阵,章杰才被众官员的呼喊声中回过了神。
官员们自然而然的又将章杰围在一起,七嘴八舌的询问着关于自家有切身关系的问题。
当然,还有一桩事情也是不会不问的,那就是酒精从那些人里选拔太子。
选拔太子的章程也是他帮着秦晋草拟整理成文的,明日在李承宏退位的当场就会宣布,而其中的内容现在还处于保密阶段,绝不能像外人透露一丝一毫。
“诸位都稍安勿躁,朝廷不可一日无君,既然圣天子已经决意在皇子中择选贤良为储君,相信老天也一定会庇佑我大唐,选出位可以匡扶社稷的皇子,说不定明日的圣君也就出自于今日呢!”
官员们对章杰的回答不以为然,但又因为其掌握着大多数官员的考功封荫,根本就没有一个人敢得罪他,是以都干笑着予以附和。
章杰到政事堂是想确认一件重要的事情,那就是要整理于吐蕃肆虐长安时惨死的官员档案,这些人不论品秩高低,只要是死于吐蕃贼人之手,就一律官升三级,并且荫及子孙。
说实话,这是一桩极为得人心的举措,优待死者不论何时何地都会抹淡人心里的兔死狐悲。
有人对章杰有限处理死者的差事不是很了解,就询问这个所谓“战死”者的范围究竟如何界定,那些死在鱼朝恩之手的官员们又是否在此列中呢?
章杰呵呵笑着,肯定的答道:
“算,当然算!”
既然是施人以惠就不能做的太小气,包括一些在这其间因为受了惊吓而病死的人都被章杰收进了所谓的烈士名录里。
“诸位可能还不知道,长安失陷乃立国未有之殇,秦大夫念于死难者的坚贞不屈,决意要勒石立碑,将烈士英明永远的传布于后世。”
此言一出,登时在百官中间引来了阵阵惊呼声。
勒石立碑从来只说灭国拓土之功,如今用在长安失陷的耻辱中死难官员身上当真是闻所未闻。
章杰举起双手,作势虚压,示意众人安静。
“秦大夫说了,在这场浩劫中遭了难的官员都不能白死,为国建功固然重要,捐躯殒身一样是沉甸甸的,绝不能让烈士们流血,再流泪。也一次激励我们这些于战乱中侥幸活下来的人!”
说此话时,章杰的眼睛里竟起了一层水雾。他忽然想到了于天宝十五载死于战乱中的同产兄弟。他的兄弟可没有这么幸运,安贼南下当时正在寿光县尉为县尉,满城上下官员无一例外,全部罹难。
章杰的声音有些哽咽。
“不仅仅是长安一役,全国各地马上也会整理战死名单,但凡烈士,均以此礼相待!”
如此举措的确在官员中激起了一阵感叹,朝廷历来多重于赏功罚过,如此隆而重之对待战败而死的人,这却是极为罕见的。但罕见归罕见,百官们至少在秦大夫身上看到了与那些争权夺利的权臣不一样的地方。
“秦大夫英明!”
朝廷官员来自天下各地,哪家又没有族中子弟战死或罹难的呢?纷纷询问着自家已没子弟能不能换来个烈士的名号。
章杰均一一答复着:
“现在只是草拟,具体的章程三五日功夫就会出来,诸位稍安勿躁,稍安勿躁!”
说话间,章杰就在人群中找到了户部掌管户籍的郎中,要他领着自己去查看户部存档的死难者籍册。
户籍档案是朝廷掌握人口的重要依据和手段,但户部郎中却稍显为难的摊了摊手。
“这可难办了,吐蕃贼兵进占长安以后,有吐蕃兵到户部寻衅滋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