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地也日渐多了起来,反对永王的人马也只剩下了李成式和李希言等寥寥数支,并且都已经是残兵败寇,只凭借着长江水道复杂在负隅顽抗。
就在众人厉兵秣马,雄心壮志之时,一则消息随着一骑飞驰,传入江宁,朝廷的援兵到了!
对于季广琛等人而言,这早就在意料之中。但李璘陡闻之下竟紧张不已,声有颤抖的询问:
“朝廷,朝廷派了谁来?带了多少兵?”
“淮南节度使高适,据传领兵十万,至于具体数目多少,并无确切数字!”
“这,这怎么可能?如何是好,如何是好?”
季广琛思忖一阵,道:
“永王勿忧,臣认为朝廷并没有如此多的兵马交给高适,这十有八九是故布疑兵之计!”
“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骄兵必败的道理本王还是知道的,如果高适当真带来十万兵马,将军又该如何应对?”
季广琛沉默了一阵,直言相告:
“若果真有十万大军,我军便当依托江宁地利以守为攻,若不能力敌,就只能先避敌锋芒,寻机再战!”
永王麾下虽然也号称有十万精锐,但真正的可战之兵也就五万之数,高适假如真带来了十万人,季广琛并无必胜把握,但他十分笃定,朝廷不可能在江南投入这么多人,也没有这么多兵马可征调。
由于时间过于仓促,永王的兵马没有完全控制长江水道,李成式和李希言凭借着复杂的水道与之顽抗,所以长江天堑并不能被充分利用,这也是季广琛所算计在内的,否则别说十万人,就算二十万人,想要轻易的渡江南下也非易事。
高适没有人马的优势,又是远道而来,师老兵疲,就算再加上李成式、李希言那些残兵败寇,季广琛相信,击败他们也只在眨眼之间!